——写在中国入世十周年之际
这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十年前,伴随卡塔尔多哈世贸部长会议上的一声槌响,世界贸易组织向中国敞开了大门,中国加快了融入世界的步伐。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入世十年,是一段艰辛而辉煌的旅程——十年间,中国面貌发生重大变化,中国对外经贸关系发生重大变化,中国在世界大家庭中的贡献、地位和作用发生重大变化。
入世十年,更是崭新的起点、奋进的号角——在交融和分享中,中国和世界越来越明白一个道理:开放才能发展,互利才能共赢。自信而从容的中国必将更加坚定改革开放的步伐。
这是经济发展的“黄金十年”:在开放中抢抓机遇、趋利避害,中国经济赢得了空间,提升了整体实力、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作为入行多年的“老外贸”,海陆国际有限公司负责人黄健颖至今还记得十年前弥漫在全行业的焦虑:中国入世后,由于纺织品配额逐步放开,行业门槛大幅降低,竞争更加激烈,加上全新的“游戏规则”,业内同行很快面临生死考验。
是进还是退?冷静思考后的黄健颖从挑战中发现了机遇:“从纺织服装这一块来讲,入世前最大的一个瓶颈就是纺织品配额的限制,等于手脚被绑住一样,很难施展开。现在,尽管挑战很大,但企业也有了做大做强的空间。”
面对打开的国际市场大门,尽管充满艰险和未知,黄健颖还是决定走出去:“我们去了美国,接触了三个大公司,一个是沃尔玛,一个是彭尼公司,还有一个是梅西百货。”
建立自己的样板工厂,熟悉新的规则……经过艰辛的努力,黄健颖终于通过美国本土供应商的验收,接到了从未有过的大订单。
“一张订单就超过200万美元,以前顶多也就几十万美元,这是多大的飞跃!”
回首来路,黄健颖感叹:“辛苦但值得”。市场的开拓,眼界的开阔,财富的积累,似乎都从跨出国门那一刻起决定了。
不仅是企业家,整个中国也在那一刻开启了机遇之门——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全面享受世贸组织成员各项基本权利,获得了稳定、透明、可预见、非歧视的多边贸易机制保障。紧紧抓住有利条件,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使得中国企业有了更高、更广的视野,也为中国经济发展拓展了巨大的空间。
数字,清晰地显示出中国开放型经济的迅猛发展——
十年间,中国货物贸易额由世界第六位上升到第二位,出口跃居第一位;
十年间,中国累计吸收外商直接投资7595亿美元,居发展中国家首位;
十年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年均增长40%以上,2010年当年已达688亿美元,居世界第五位。
十年间,900多种“中国制造”所占的国际市场份额居全球首位。进入全球《财富》500强的中国企业,从2001年的12家增加到2010年的54家。产业竞争力、企业实力明显增强。
“加入世贸组织,是中国在本世纪初抓住战略机遇期的一个关键抉择。”清华大学教授胡鞍钢说:“十年的成就不仅证明这一抉择利大于弊,而且通过主动应对,还化弊为利。”
机遇交织着挑战,既要抢抓机遇,又要趋利避害。十年间,中国经济时刻都在应对“入世大考”。
“狼来了”“中国汽车产业将全军覆没”——十年前,这样的预言在汽车业甚至整个中国此起彼伏。
2001年既是中国的“入世元年”,也堪称中国的“汽车元年”。因为在这之前,中国的汽车产业是封闭的。
根据入世承诺,从2001年起,中国开始大幅降低整车和零部件进口关税,逐步开放国内汽车市场,世界主要汽车厂商随即悉数进入中国,新产品、新技术、新规划、新理念暴风骤雨般冲击着刚刚起步的中国汽车产业。
十年过去,“狼”确实来了,但中国汽车产业不仅没有全军覆没,反而实现了产销量全球第一的奇迹。在数量扩张的同时,中国汽车产业的生产能力建设、配套体系发展、研发能力和生产管理水平均有大幅提升。
“入世倒逼了汽车产业的改革,改革注入了活力和动力。”中国入世谈判首席代表龙永图说。
入世后,中国政府放开了对民营资本进入汽车行业的管制,吉利、比亚迪、长城等一批民营整车厂加入市场竞争并屡创佳绩;通过兼并重组,一汽、上汽、广汽等一批企业发展壮大起来,带动了产业集中度的提升;在国家“走出去”战略指引下,一批国内汽车企业开始在海外投资建厂、设立研发中心,并主动参与国际兼并重组;通过自主创新,中国几大汽车企业均纷纷推出了自主品牌车型……
应对,绝不仅仅在汽车行业。十年来,中国政府修订完善了一系列法律政策,以适应世贸组织规则;大大加快市场化步伐,以提高整个社会经济运行效率;大刀阔斧改进技术和管理方式,以应对全球竞争……多方位、各领域改革均在向前所未所的深度和广度推进。
入世推动开放,开放引入竞争,竞争倒逼改革,改革激发动力——十年来,这张“入世效应路线图”清晰可辨。
“这为中国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入世红利’。” 龙永图说。
在胡鞍钢看来,入世对中国的积极影响巨大而深远,“特别是积累了趋利避害、化弊为利的宝贵经验,在我们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中得到充分体现”。
曾与中国进行入世谈判的美方核心人物、前贸易代表巴尔舍夫斯基说,入世后的中国在经济增长、工业化、现代化、提升国际经贸地位等方面都取得了跨越式进展。入世帮助中国进一步巩固了改革开放势头,成长和崛起为经济大国。
这是和世界共赢的十年:兑现承诺、勇于担当。负责任的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升,世界也从中国发展中分享越来越多的机遇
2008年,正当国际金融危机在全球蔓延之际,丹麦生物制药巨头诺和诺德公司作出了其在全球市场最大的投资决策——斥资3.81亿美元在中国天津兴建全球最大的制剂与灌装工厂。
在诺和诺德大中华区总经理罗纳德·克里斯蒂看来,这完全是为了“搭乘中国经济发展的顺风车”。
中国市场很快成为诺和诺德新的经济增长点:中国区的销售额连续增长了5倍,占集团的销售比重上升了近一倍。
“随着中国入世完全到位和经济发展,中国在未来世界经济中所发挥的主导作用将越来越大。”克里斯蒂说。
入世给了中国全面拥抱世界的机会,世界也从中国分享到发展的机遇——
十年间,中国每年平均进口7500亿美元的商品,相当于为贸易伙伴创造1400多万个就业岗位。
十年来,中国市场新增34.7万家外商投资企业,大批跨国公司将全球或亚太区总部迁到中国。在华外商投资企业累计汇出利润2617亿美元,年均增长30%。
中国对外投资企业聘用当地员工接近80万人,每年在当地纳税超过100亿美元。
由于进口中国商品,美国消费者过去十年共节省开支6000多亿美元,欧盟每个家庭每年可以节省开支300欧元。中国物美价廉的商品为国外消费者带来了巨大实惠。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也为世界各国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兑现了入世承诺。”商务部部长陈德铭说。
这是一张中国履行入世承诺的“清单”:
——关税总水平从2001年的15.3%降至9.8%,其中农产品和部分重要工业品关税大幅削减,在发展中国家中处于较低水平;
——服务业领域已有金融、电信、建筑、分销等行业的104个部门对外资开放,接近发达国家108个的平均水平;
——中央政府清理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2300多件,地方政府共清理19万多件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和其他政策措施,加强知识产权立法,严厉打击各类侵权行为……
“A+!” 面对这张 “清单”,世贸组织总干事拉米这样赞赏。
不仅是说话算数,中国的“敢于担当”也给世界留下深刻印象。
十年前,当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第143个成员时,世贸组织的新一轮谈判——“多哈回合贸易谈判”已拉开大幕。到目前为止,中国已陆续提出了100多项推动谈判的提案。
2005年7月,在“多哈回合贸易谈判”处于困境之际,中国作为东道主,邀请约30位贸易部长在大连聚首,召开世界贸易组织小型部长会议,为同年12月在香港成功举办世贸组织部长会议进一步推动“多哈回合贸易谈判”铺平了道路。
除了在国际多边机制建设和改革进程中发挥出建设性作用,中国还积极顺应区域经济合作发展潮流,深入推进多边、双边经贸合作,与多个国家或地区签署了自由贸易协议。同时还积极向发展中成员提供力所能及的经济和技术援助。
从世贸组织的“新成员”到“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入世十年,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举足轻重的作用。
“今天,中国的地位决定了,如果离开中国,世贸组织就不能称为‘世界’贸易组织了。”拉米说,“作为这个贸易体系的一部分,中国为维护体系的持续稳定提供了重要保障,这一点在国际金融危机期间表现尤为明显。”
这是中国人视野和观念发生重大变化的十年:经历开放洗礼,规则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日益深入人心,增强了中国发展的内在动力
临近2011年圣诞节,中国北京繁华的西单商业街大悦城商场内,圣诞树、花环、彩灯和欢快的背景音乐已营造出了一派节日氛围。穿着时尚的人们熙熙攘攘。美国3D大片《丁丁历险记》正在这里上映。
更加开放的市场,给普通百姓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商场、超市里汇集了世界各国商品,来自国外的金融、文化、娱乐服务丰富着人们的生活。十年前,汽车还很难进入寻常百姓家,如今,中国千人汽车保有量达60辆,迈入“汽车社会”。
对于中国人来说,入世意味着更多的选择、更好的服务、更新的理念。
入世给普通中国人带来的不仅仅是生活的变化,更重要的是视野的开阔、观念的转变和更新。
十年前,谁也想不到,一个普通的中国民营企业能与美国企业巨头“叫板”,并赢得海外维权的胜利。
2004年,陈伍胜刚刚率领浙江通领科技集团进入美国市场,就被美国一家位居世界五百强的企业以侵犯专利权为由告上了法庭,随后又被美国其他竞争对手起诉至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
在这场旷日持久的“连环诉讼”中,陈伍胜品尝过初战告捷的喜悦,体味过失利的苦涩,也曾面临艰难的抉择:在决定是否就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裁决上诉前,律师曾明确地告诉他,这场将花费300万美元的诉讼,胜诉率可能只有3%。
“入世前大部分中国企业对什么是‘知识产权’都不太了解,更不用说有意识地去保护知识产权或用知识产权来保护自己了。”陈伍胜说。
面对陌生的规则、强大的对手、并不乐观的前景,经过艰难抉择,陈伍胜和他的团队决定坚持下去。
历经五场诉讼,总共花费1500万美元,陈伍胜终于在2010年将对手反诉至美国法庭并最终完胜,捍卫了中国企业的利益和尊严。
“入世以后,中国人的规则意识越来越强。”龙永图说,而这一意识正是世贸组织的精神之一。
“贯穿中国入世十年的一条红线是:从接受规则,到熟悉规则,到运用规则,再到创新规则,一切都是围绕规则进行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薛荣久说,规则意识的树立,使中国的后发优势得到了很大提升。
也许,放在中国六十多年社会主义建设、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历史中去看,入世十年并不是那么泾渭分明。正如拉米曾指出的,这十年,延续了中国飞速发展的进程,巩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
然而,十年来,世贸组织的“非歧视”“透明度”“公平竞争”等原则开始深刻影响中国经济和社会,使其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而规则意识、市场意识、契约精神、法治精神等,如同奔涌的大潮冲击着中国人的观念和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激荡融合。
“入世对于中国的好处,不仅是经贸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观念和理念的改变。”龙永图说,“‘双赢’、‘透明度’这些词汇,伴随入世大量进入人们的视野,并逐渐深入人心。”
正如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钢明指出:中国入世十年,学会按照国际惯例,调整、改革自己的制度使自己的行为“合拍”,并想尽各种方法灵活应对这些挑战,使自己在国际舞台上提升竞争力和朝着市场化方向迈进。
“这些理念是中国从入世中得到的最宝贵财富,是最大、最长久的‘入世红利’。”龙永图说。
这是对未来的昭示:加快改革步伐、提升开放水平,是把握机遇、赢得未来的必然选择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特别是十年入世,中国融入世界的程度加深,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已是举足轻重。
但成绩只能说明过去。
“我现在担忧的是在中国的国力越来越强大的时候,有些人是不是就觉得我们的开放已经差不多了,不需要再对外开放了,开放的紧迫性就比较小一些。”龙永图的话发人深省。
站在入世十年的门槛上,我们有理由自豪,但更需要警醒。因为,挑战就在眼前。
以代表性产业——汽车为例,入世十年,带来了十年爆发式的增长周期,然而这一趋势在今年开始放缓。
“十年来,我们通过合资方式学到了先进的技术、经验,经过十年的沉淀和积累,如今已经到了应该重新审视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方向的新阶段。”吉林北方汽车产业信息开发有限公司研究部主任于甜甜坦言。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结构呈“金字塔”型,上端是进口豪华车,中端是合资品牌,大量国产品牌处于中低端;但从利润分配看却呈“倒金字塔”型,市场绝大部分利润都被进口车及合资品牌拿走,众多国产品牌还处于利益链低端。
汽车产业只是一个缩影。审视国内——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科学技术相对落后,国内资源环境“瓶颈”制约日益突出,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凸显,这是我们的基本国情。
环顾国际——欧美国家经济复苏缓慢,一些国家政局动荡。中国过去较多依赖出口的增长模式已经难以持续,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摩擦进入高发期。如何平衡中国的国家利益和全球利益,成为必须破解的难题。
站在入世十年的门槛上,我们更加清醒:入世十年,绝不是终点,而是改革开放新的起点。
“对于一个励精图治、勇于进取的民族,挑战往往是最好的机遇。”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认为,我国“十二五”时期发展的条件比改革开放以来任何一个时期都要好。
坚定不移地实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是中国人民作出的自主抉择。经过入世十年的洗礼,今天的中国,扩大开放的基础更加牢固,条件更加成熟,人民群众的意愿更加强烈。
随着“后入世时代”的到来,摆在中国面前的,是如何进一步延续和扩大这一“入世效应”。
中国将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把扩大进口与稳定出口结合起来,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把吸收外资与对外投资结合起来,拓展国民经济发展空间;把深化沿海开放与扩大内陆开放结合起来,优化区域开放格局——“十二五”规划作出这样的部署。
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原所长张燕生认为,在“十二五”规划框架内,中国应着力解决好开放与发展之间的关系,从理论到政策上解决好动态转型的动力、支撑和机遇,从战略、长期和全局上处理好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之间的关系。
入世十年,中国走出了一条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的道路,这一历程仍将继续。
当前,利益关系调整已成为改革的难点和重点所在,需要全社会提高改革的共识,坚定改革的信心与勇气,不失时机地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认为,下一个十年,中国应推进以公平与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二次转型与改革,使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使多数人能够公平地分享经济发展成果,使市场保持充分的活力和效率,使资源环境可持续。
十年砥砺奋进,十年精彩辉煌。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中国,只要坚定不移地加快改革步伐、提升开放水平,一定能够把握战略机遇,赢得中华民族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