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动态 > 行业资讯
新闻动态

入世十年中国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回顾

来源:知识产权报发布日期:2011-12-12

  这是十年前的那一个瞬间。

  卡塔尔当地时间2001年11月11日晚,多哈喜来登饭店马佳利斯大厅灯火辉煌,19时35分,中国代表团团长、外经贸部部长石广生庄重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上签字,全场掌声雷动。

  美国当地时间12点35分,纽约一家咖啡馆里,几位留美大学生正在低声讨论,一本名为《The Coming Collapse of China》的畅销书放在桌上,书上很多地方都画上了标记,书名翻译过来是《中国即将崩溃》,书中称:在加入世贸组织的强烈冲击下,中国将在短时间内崩溃,“时间会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前”。

  北京,11月12日清晨,当地球上的很多国家都在沉睡,中国已经醒来。在北京海淀区一间简朴的书房里,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相关工作人员早早来到办公室,在中国入世的重要节点上,他们隐隐地感觉到,随着入世后中国全面实施《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下称《Trips协议》),历史将中国的知识产权事业推到了一个新的起点上,中国的知识产权工作全面融入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时候到了。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2011年12月11日,十年后,世贸组织总干事拉米给中国入世打出了A+的成绩。十年沧桑巨变,知识产权已成为中国自身发展的必需。随着经济全球化逐渐深入,知识产权对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支撑作用凸显,正日益成为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竞争未来的重要保障。

  “与狼共舞”,面对开放竞争

  2001年冬天,刚刚入世的中国,寒流从地面掠过,希望深埋在地下。

  一切来得那么突然。当很多中国人都在懵懂地议论着中国入世这个似乎与自己生活十分遥远的话题时,“狼群”悄悄来袭,这次袭击的目标,却正是当时已经走进大多数家庭的DVD机。

  2002年1月9日,深圳普迪公司出口到英国的3864台DVD机被当地海关以未经专利许可为由扣押,一个多月后,惠州德赛公司出口的DVD机被德国海关扣押,而后,DVD专利收费梦魇,像一场瘟疫一样迅速在整个行业内蔓延。

  早在入世前,DVD机开始流行市场,中国的DVD出口量占到世界总产量的70%。滚滚财源涌动,很多中国企业赚得盆满钵满,更多企业蜂拥而入,然而,这些加工型企业,大都不懂国际知识产权规则,更有甚者根本不知道专利为何物。

  2002年中国电子音响工业协会与6C、3C联盟、杜比、MPEG-LA等专利权人——达成专利许可协议。这使得当时中国企业每出口一台售价32美元的DVD,就需要交纳专利费16至19美元,留给中国的利润只剩下1美元。

  没有核心竞争力只能服输,战败者只能是阶下囚,这是残酷商战的不二法则。DVD“大清洗”让曾经的广告标王沦为代工,也让一个个国产品牌消亡。然而,DVD事件还只是个开始,几乎是一夜之间,电视机、U盘、光盘、光盘刻录机、数码相机、摩托车等多个行业的生产厂家都收到了专利权人的收费通知。这股专利收费浪潮并逐渐波及个人电脑、移动通讯、生物医药等高科技领域及相关产业。

  入世之前就有人预言,对于中国而言,入世无异于“引狼入室”;而让大家万万没想到的是,发起攻击的第一拨“狼群”,锋利的牙齿上都赫然写着四个字——知识产权。而在十年后反观这段窘迫史时,我们会更加深刻地意识到,这是历史的必然。作为一个建立在廉价劳动力基础上的制造大国,中国虽然已经生产出了量多价廉的彩电、洗衣机、冰箱和摩托车,但核心技术缺失和知识产权意识薄弱的软肋,在激烈的全球化竞争中,一览无余地暴露在强大的竞争对手面前。

  中国企业入世之初的“不适应症”,引起了政府、产业以及媒体的高度关注和担忧,也让中国企业与公众在代价中看到了专利的威力,知识产权的种子也在暴风雨的洗礼中得到滋润并生根发芽。

  2004年6月,无锡多媒体有限公司在国内多家厂商的支持下,正式起诉3C(索尼、先锋、飞利浦)专利联盟,称其针对中国DVD企业征收专利费行为,违反美国的谢尔曼法以及加州垄断法。同年12月28日,无锡东强数码科技有限公司以同样诉讼理由状告4C(加上LG)。在诉讼压力下,2005年6C专利联盟表示将降低中国DVD专利费,但是中国企业坚持要将诉讼进行到底。

  2005年末,中国知识产权界张平、陶鑫良、单晓光、朱雪忠和徐家力共5位专家针对3C专利池中的一件发明专利提出专利权无效宣告请求。最终,该项专利权人飞利浦迫于市场压力主动求和,表示对此件专利不再主张权利。

  自此,外国权利人的专利收费回归理性。这次胜利对试图以“专利”陷阱从中国企业手中攫取利益的公司给以当头棒喝,也成为国内企业知识产权意识在入世“冬泳”中快速提升的样板。

  有的企业在对入世的抱怨中艰难度日,有的企业在被动挨打中黯然退市,有的企业在头破血流中仍执迷不悟。然而,更多的企业则在一个更为开放的环境中看到了可以尽情翱翔的广阔天地,他们知不足而求奋进,他们学规则而谋主动,他们富远见而勇创新,成为开放中国的活跃力量,并步伐坚定地走向世界。

  “磨难是一笔财富,而我们没有经过磨难,这是我们最大的弱点”,早在2001年,华为公司总裁任正非在《华为报》上发表了一篇长文《华为的冬天》,其中提到了对磨难的渴望。

  当时,网络经济泡沫破裂,全球电信产业出现大滑坡,利润空间的压缩导致了更多的摩擦,技术的较量正演变为一场场专利厮杀。2003年,海外市场不断扩张的华为被美国对手思科以侵犯知识产权为由告上法庭。早有准备的华为两手并举:一边重金聘请最好的律师应诉,一边“合纵连横”与思科博弈。2003年3月20日,华为公司与思科的老对手美国3COM公司组建合资企业——华为-3COM公司。3COM在法庭上提供了对华为极其有利的证词。第二年7月,华为、思科、3COM公司向法院提交终止诉讼的申请,华为在“与狼共舞”中打了一场漂亮仗,也坚定地选择了知识产权强企之路。5年后,华为的PCT专利申请量跃居当年全球第一。

  2007年4月10日,美国以中国相关法律不符合《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为由,提起WTO争端解决机制项下的磋商请求,涉及知识产权犯罪的刑事门槛、海关处置侵权货物的措施、依法禁止出版传播作品的著作权保护等问题。与此同时,中国越来越多的出口企业遭遇美国337调查。这是大国崛起中的必修课,也是新格局下知识产权竞争加剧的必然。面对诘难和调查,中国政府据理力争,最终取得了大部分胜利,国内企业明白了经济全球化时代的竞争是勇敢者的游戏,懂得了拥有知识产权、拥有核心技术才是硬道理。

  2005年年底,比亚迪公司反诉索尼公司获胜,成为首件在境外申请国外企业专利无效胜诉案;

  2006年1月,中国电池协会组织各电池生产企业完胜美国针对中国电池企业的337调查;

  2004年至2010年,6年内通领科技集团赢得了美国莱伏顿提出的5次诉讼,步步为营,成为中国民营企业走出去迎击专利战的标杆……

  学习华为,被动挨打多年的中国企业开始找回尊严,为矛为盾,攻守两宜。

  积极应战,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运用知识产权规则,师夷长技,与狼共舞。

  “世界未来的竞争就是知识产权的竞争”,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4年6月在山东考察时说出了掷地有声的话语。当年的全国专利工作会议上,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将制定和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提上议事日程,一个恢宏磅礴的知识产权战略构想开始酝酿,而让更多世人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战略会与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如此密切相关。

  制定战略,迎来发展良机

  2006年5月26日下午,中南海的阳光温柔而滋润。

  在中南海怀仁堂,两位学者分别进行了知识产权专业讲座,每一位听众都认真倾听,并不时做着记录。这两位学者是中国知识产权学术界的“北郑南吴”,郑成思和吴汉东,从始至终,两个人脸上都洒满阳光,一股暖流在胸中涌动。

  这是郑成思和吴汉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上主讲“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和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和制度建设”时的动人画面。胡锦涛总书记在主持集体学习时指出,加强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建设,大力提高知识产权创造、管理、保护、运用能力,是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规范市场秩序和建立诚信社会的迫切需要,是增强我国企业市场竞争力、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的迫切需要,也是扩大对外开放、实现互利共赢的迫切需要。

  入世冲击波横扫国内产业时,中国政府决策层和学术界一直在思索如何化被动为主动,利用知识产权促发展。早在2年前,国家层面的知识产权战略构想就已开始酝酿。此时,“三个迫切需要”掷地有声,给当时全国范围内掀起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大讨论定下基调。

  回到当时的国际竞争格局和时代背景,不难发现这一战略的提出绝非偶然。

  2005年1月1日,一位美国记者决定,她和家人一年内将不使用“中国制造”,这个看似简单的决定成为痛苦的开始,最后她把这段经历写成书《没有“中国制造”的一年》,其中得出结论:美国人完全无法摆脱“中国制造”。“世界工厂”加速运转,让世界离不开“中国制造”,但中国更需要“中国创造”,除此已别无选择。

  在中国低价商品冲击之下,贸易摩擦随之而来,当时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全球7件反倾销和贸易救济案中就有1件针对中国,中国因此每年损失的贸易额达500亿美元。贸易摩擦四起,使“中国制造”摆脱价值链低端之困变得更为急迫,其出路也更为清晰: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就意味着没有竞争力和话语权。

  2005年8月,刚刚升任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的田力普在全局召开了战略制定工作动员会。他同时作为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制定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还肩负着牵头协调28个部委成员的工作。同年10月11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重大决策,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十一五”时期的主要任务之一。

  2006年,全国知识产权战略制定工作正式启动一年多,这项由28个部委参与的宏伟计划仍在摸索中进行。伴随着1个纲要和20个专题研究工作相继启动,全国知识产权学术界开展了热烈的讨论。

  “入世之初,中国面临着与国际社会接轨的需要,必须按照国际规则的高标准和高要求来保护知识产权。进入新世纪以后,中国更多地是从本国的战略发展的需要来制定法律。”田力普在多个场合中都在重申这样的观点。从本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需要出发,成为贯穿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制定整个过程的基本原则。

  2008年6月5日,历时3年制定而成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下称《纲要》)颁布实施。《纲要》提出,到2020年,把我国建设成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较高的国家。

  2008年,中国崩溃论不攻自破。中国依然坚挺,中国知识产权事业真正进入了战略主动期。

  2009年3月5日,北京的初春仍然寒意袭人,田力普心中却燃烧着一团火。他当天列席完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开幕式后,在人民大会堂外被媒体团团围住。当天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与“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并举,知识产权战略也首次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中国再一次让世界刮目相看。

  春风化丝雨,润物细无声。《纲要》颁布不久,我国经济、科技、文化等各领域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知识产权发展的政策。

  科技部、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出台了新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新增了一项重要指标——拥有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

  国资委逐步完善有关自主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的奖励办法,推动央企把自主创新和知识产权工作纳入企业目标考核,并与企业负责人的工作业绩挂钩。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家工商总局、国家版权局、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也相继出台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有关措施。

  自上而下的共识,最终达成行动的一致。此后,知识产权战略分宏观、中观和微观,分别由各级政府、各个行业、各个企业制定并稳步推进。


  规则,在给我们以约束和挑战的同时,也带给我们权利与机遇。制定和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将知识产权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这不仅是入世后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明智选择,也是一个民族屹立于世界舞台的必然选择。

  入世十年,呈现双赢格局

  2008年的冬天和7年前一样,寒流再次袭来。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但从不简单重复。

  2001年冬,入世的闸门洞开,中国被时代的洪流裹挟陷入专利战的厮杀中。2008年冬,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中国在危机中进一步找寻升级“中国制造”模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答案。

  没有健硕的体格无法抵御寒冬。冬天里,没有专利技术,没有品牌的外向型加工企业最先感受到寒风的凛冽。港资企业合俊集团是全球最大的玩具代工企业,在全球5大玩具品牌中占有3个,但以规模取胜的庞然大物依然抵挡不了危机之下的市场萎缩。2008年底合俊集团在东莞的两家玩具厂同时宣布倒闭。和它一样,广东东莞等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甚至出现了“倒闭潮”。

  相反,在2001年“冬泳”中强身健体的企业已能放手一搏。2008年金融危机暴发以来,任正非带领的华为公司又成功经历了一次“磨难”,实现逆势增长。2008年,华为合同销售额达23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约46%。同年,华为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途径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首次超过日本松下、荷兰飞利浦等国际知名企业,跃居全球第一。华为的经验是:既要强调研发要满足客户需求,坚持每年销售收入的10%投入到研发;更要重视并遵守国际知识产权规则。

  入世之后,“三高一低”的“中国制造”模式在世界第二经济体的进程中逐步显现疲态,金融危机下其弊端再次展露无疑——在产业链的“微笑曲线”上,中国长期占据利润微薄的中间制造环节。中国贴牌生产1个芭比娃娃,美国市场价格为10美元,但在中国的离岸价格只有2美元。2美元中除去1美元的管理费和运输费,0.65美元的材料费,最后中国生产企业只能赚取0.35美元。就是靠这样的微薄利润,我国用上亿件衬衣出口换来1架飞机。但是,高污染,高能耗,已经成为中国不可承受之重,没有前端的技术研发和末端品牌营销,已成为中国制造的阿喀琉斯之踵。

  传统经济模式难以为继,转变发展方式刻不容缓。居安思危,着眼未来,中国不断探索创新发展路径,世界和历史的经验让知识产权在历次国家重大发展决策中一次次走到台前。

  2006年,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全国科技大会上宣布: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使科技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世界上已有的20多个创新型国家发展经验显示,知识产权是鼓励创新的重要制度安排。自此,发展知识产权,服务创新型国家发展,成为中国政府和企业决策的着力点。 

  2008年这场始料未及的金融危机后,“危机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优势企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这一历史经验加速推进中国进入依靠培育知识产权优势来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金融危机中,国家知识产权局会同地方知识产权局在江苏、浙江和广东三省,就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的企业状况进行调查,明确提出:知识产权是转变发展方式的出发点和着力点。产业界在实践中逐渐认识到,研究开发依靠的是创新和专利,营销服务依赖于品牌和商标,产业链高附加价值的环节都需要知识产权制度的支撑和保障。

  危机中,中国政府及时推出4万亿元刺激计划,让中国经济在全球性危机中率先复苏,而稳步推进的知识产权事业,则在持续为中国经济更稳健、更健康的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数据显示,2008年世界专利申请数量出现有史以来的最低增长,日、韩专利申请数量分别同比下降1.3%和1.1%,美国则出现零增长,但是中国的专利申请数量却增加了18.2%。

  金融海啸重塑了世界的格局,全球经济复苏需要中国。

  危机巩固了知识产权的地位,中国发展需要知识产权。

  这并非一次危机后的觉醒和顿悟,它是中国入世十年中不断学习、运用并积极参与制定知识产权规则后的积累和升华,是中国扩大开放、深入改革,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终极选择。

  政府的坚定,企业的觉醒,民众的关注,十年来知识产权早已不再是阳春白雪的高端话题,而已渗透进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开始在国际知识产权舞台上赢得掌声。

  入世十年,中国积极履行承诺,通过多次过渡性审议,为适应自身发展,已完成或即将完成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的新一轮修改工作;

  入世十年,中国专利申请量累计近600万件,中国商标注册累计申请量近680万件,中国软件著作权登记量超过30万件;

  入世十年,中国知识产权执法不断加强,地理标志富农卓有成效,著作权集体管理体系建立,软件正版化工作积极推进;

  2008年,北京奥运精彩呈现,收获了“无与伦比”的赞誉,其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得到世界盛赞。

  两年后,上海世博会再圆百年梦想。一套立法、司法、行政执法、法律服务等多层次的知识产权立体保护工作机制良好运转,再次在世界舞台上展示了中国的决心和能力;

  2011年11月,我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圆满完成,中国专利技术在辉煌的航天事业发展中立下汗马功劳。田力普亲赴上海为“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对接机构颁发专利证书……

  十年腾飞志鹏程。

  入世十年,中国赢了。中国出口增长了4.9倍,进口增长了4.7倍,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第二大进口国和世界第二经济体;

  入世十年,中国赢了。中国涌现出一大批掌握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优势企业,进入全球《财富》500强的中国企业,从2001年的12家增至2010年的54家;

  入世十年,中国赢了。中国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应运而生,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正向着创新型国家建设目标展翅翱翔……

  “一个成功向相对富足和公开的社会过渡的中国既是对其他国家的鼓舞,也将成为拉动世界经济的火车头。”世贸组织前总干事素帕差在他的《中国和世贸组织》一书中预言。其中,完善的知识产权立法,有力的知识产权执法,不断提升的公众知识产权意识,正使中国成为外国投资和企业的温床,让世界越来越多的人们分享中国发展的红利。

  入世十年,世界赢了。宝洁、欧莱雅、安利、雀巢、达能、可口可乐、联合利华等世界品牌进入了中国千家万户;

  入世十年,世界赢了。全球500强企业有约480多家来华投资,超过1400家外资企业在华设立研发中心;

  入世十年,世界赢了。7000多亿美元的外国资本流入中国,30多万个在华投资企业进驻中国分享蛋糕……

  入世十年,是中国在知识产权领域践行承诺的十年,也是变被动为主动、快速崛起的十年,更是拥抱世界,与世界共赢的十年。